為失能老人等群體提供基本生活照料,49個城市試點長護險,參保人數超1.8億
社保“第六險”如何推動“老有所護”?
“專業機構每月至少6次定時上門服務,內容包括失禁護理、溫水擦浴、口腔清潔等,保險還為我們提供一天50元的待遇補助,真是省心又省錢。”近日,家住重慶市渝中區七星崗街道的何女士對記者說。何女士的母親患有糖尿病,今年7月,她從渝中區醫保局了解到長護險政策后,立刻進行了申請,并選擇了居家組合護理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失能老年人數量不斷增長。如何照顧好失能老人,為他們提供更高質量的長期照護,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此背景下,有著社保“第六險”之稱的長期護理保險應運而生。近年來,長護險覆蓋面持續擴大,為解決“老有所護”問題帶來了新解。
惠及人群持續擴容
“醫保政策惠民生,長護服務暖人心。”不久前,在重慶市南岸區醫療保障局的會議室里,市民施先生一邊重復著“謝謝”,一邊把錦旗交到醫保局負責人手里。
施先生的母親在2012年確診阿爾茨海默癥。10余年來,他一邊工作一邊承擔照顧母親的重任。2022年,重慶市將長護險制度試點擴大到所有區縣參加職工醫保的人員,施先生的母親成為受益人。
長期護理保險是專門為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導致的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一種社會保險。我國從2016年組織15個城市啟動長護險試點,目前已經擴大到49個城市。2023年,試點城市參加長護險人數共18330.87萬人,享受待遇人數134.29萬人。
作為一項惠及長期失能人群的保險項目,近年來,各地持續推動長護險擴大覆蓋面。2023年10月1日,成渝地區長護險評估結論互認全面實施,方便了隨子女、家屬異地居住等情況的失能群眾評估。今年3月1日起,重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進一步放寬,評估結論達到中度失能二級的人員被納入待遇享受范圍,惠及人群進一步擴容。
專業化護理服務提質
消毒、佩戴手套、熟練操作理發器和剃須刀……日前,在重慶市巴南區張大爺家里,記者看到,來自重慶福壽康巴南站的護理員張紅梅動作麻利、言語溫和,為生活自理困難的張大爺細致地理發、剃須。
“有護理員上門理發,解決了我們因出門不便而無法理發的困擾。看到護理員這么專業,我就放心了。”張大爺的兒子深有感觸地說。
“過去,長護險待遇享受方式主要分為家庭成員親情照護、機構照護兩種。”重慶市渝中區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部分家庭成員缺乏相關護理知識和專業技能,選擇親情照護的失能家庭可能只是領取了護理費,卻并沒有享受專業化護理服務。長護險制度提質擴面后,重慶市待遇享受方式完善為居家組合護理、機構上門護理和機構集中護理3種,更適用于中度失能人員的需求,護理待遇結算也更加明確。
不過,更周到的照護、更專業的服務需要相應人才的大量投入。當前養老護理員缺口巨大,人員供需不匹配是長護險發展過程中需要克服的難題。
讓更多失能人員“老有所護”
面對人員緊缺情況,近年來,不少職業教育院校開設了養老護理學科。“今年報名參加培訓的人較多,目前我們已連續舉辦了兩期。這期是訂單式培訓,學員培訓結束后,馬上就能上崗就業。”近日,在重慶市沙坪壩區科訊職業培訓學校舉辦的長護險養老護理員培訓班上,學校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除了專業護理人員緊缺以外,長護險還面臨著知曉度不高的問題。2023年,重慶市璧山區人大調研長護險工作情況發現,當被問及是否知道該險種時,很多群眾的回答是不知道。
為此,璧山區將全區15個鎮街分為4個網格區域,在每個網格區域內與醫保、民政、殘聯等部門及其下屬單位進行聯動,上門問需、線下幫辦,通過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確保實現失能人員待遇應享盡享。
“讓更多失能人員‘老有所護’,還需完善籌資機制、經辦管理等相關長護險政策體系,穩步推進全國試點。”有業內專家表示,長護險在推廣中要警惕可能存在的風險,如由于相關規范、監管缺位導致長期護理服務中的安全和質量風險,由于失能評估口徑過窄導致部分存在長期護理剛需的人群未被充分覆蓋的風險等。
本報記者 李國 本報實習生 張煜欣《工人日報》(2024年09月20日 04版)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