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隨著龍龍高鐵梅州西至龍川西段開通運營,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其中高鐵超4.6萬公里,分別較2012年年底增長64.2%、392.2%。
1949年,2.1萬公里;1978年,5.2萬公里;2003年,7.3萬公里;2012年,9.8萬公里;2024年,16萬公里……中國鐵路總里程走出一條指數型上升曲線。如今,里程突破16萬公里,這對于鐵路產業意味著什么?
全球最繁忙鐵路網
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期,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75億人次,其中10月1日為客流高峰日,預計將突破2100萬人次。
鐵路,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國民經濟產業,也是重要的民生保障體系。從北到南,“八縱”通道跨江越河;由東向西,“八橫”通道翻山越嶺……16萬公里的營業里程,一天運載旅客上千萬人次,中國鐵路成為全球最繁忙的運輸鐵路網,滿足了群眾出行需求。
國鐵集團發展和改革部副主任李敬偉介紹,2012年以來,中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65萬億元,累計建成投產鐵路6.6萬公里,其中高鐵3.8萬公里,鐵路和高鐵營業里程增長速度遠高于世界上主要國家。我國鐵路路網規模質量實現重大躍升,高鐵營業里程和商業運營速度穩居世界首位。
目前,鐵路覆蓋了全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覆蓋了全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路網密度和人均鐵路擁有量大幅提升。中國高鐵營業里程居世界第一位,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高鐵營業里程的總和,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實現高鐵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的國家。
足夠的里程為鐵路改進服務提供了空間。
“我們持續提升客運能力和服務品質,為服務人民群眾便捷出行、加速我國現代化進程注入了強勁動能。”國鐵集團運輸部副主任陸海洲介紹。
鐵路客運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國鐵路旅客列車單日開行最大能力超1.2萬列,其中高鐵動車組達1萬列以上,分別較2012年增長184%和426%。今年5月1日發送旅客2069.3萬人次,創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我國建成了全球訪問量和交易規模最大的12306新一代票務系統,通過實施互聯網售票和電子客票,徹底結束了人民群眾長時間排隊購票、憑紙質車票乘車的歷史。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周轉量分別完成38.5億人次、14729億人公里,較2012年分別增長103.6%、50.1%,兩項指標均穩居世界首位。
多項技術全球領先
9月6日,杭溫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杭溫高鐵不僅是國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和社會資本投資鐵路示范項目,還把數字化、智能化理念貫穿施工建設全鏈條。”中鐵二十二局建設者李子建介紹。
16萬公里營業里程,不都是平原沃土,更多的是穿山越海、跨江過隧。我國鐵路行業在營業里程增加的同時,不斷拓寬領域,適應不同需求,高速、高寒、高原、重載鐵路等設計施工運營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鐵路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不斷提升,持續引領世界鐵路發展。
以復興號高速列車為例。16萬公里營業里程,為復興號的研發運營提供了廣闊的馳騁舞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堅持自主創新,研發新一代復興號高速列車,掌控核心技術,提升自立自強能力,多項技術指標國際領先,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
在設計方面,我國打造了數據驅動的設計制造一體化平臺,整車設計研發效率提升了30%,形成了全球領先、規模最大的高速列車批量制造能力,高速列車產能達550標準組/年。
“我國鐵路總體技術水平已邁入世界先進行列,智能高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形成了以復興號動車組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國鐵集團科技和信息化部網信安全總監劉大為說。
如今,我國鐵路構建了涵蓋高鐵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管理三大領域的成套技術體系,京張、京雄智能高鐵在世界上率先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京滬、京廣高鐵等主要高鐵通道實現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
推動國際運輸合作
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特別是高鐵超4.6萬公里,不僅更好服務了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其穩定運營也成為金字招牌,推動中國鐵路標準走出國門,助力國際運輸合作。
從標準合作來看,中國鐵路累計主持UIC、ISO和IEC國際標準制定修訂項目300余項,UIC高鐵領域全部13項系統級國際標準均由中國鐵路主持制定,中國鐵路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進一步提升。
從運輸合作來看,與各國鐵路交流持續深化。自2023年4月13日開行以來,中老鐵路憑借安全、舒適、便捷的服務,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旅客。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累計發送旅客達114萬人次,有效促進了中老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
不只是中老鐵路,雅萬高鐵作為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標志性項目,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由開通初期的14列增至高峰期的52列,累計發送旅客近500萬人次;匈塞鐵路塞爾維亞貝諾段安全平穩運營,累計發送旅客超880萬人次。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鐵集團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標志性工程和互聯互通項目,促進了經貿往來,增進了民生福祉,為世界鐵路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惠及越來越多的共建國家和人民。”國鐵集團國際合作部副主任鮑忠慶介紹。
國際班列開行數量和運行品質持續提升。中歐班列自2016年統一品牌以來,年開行數量由當年的1702列增長至2023年的超1.7萬列,年運輸貨值由80億美元增長至567億美元;2017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以來,集裝箱貨物年發送量保持了高速增長,2023年完成86萬標箱,同比增長13.8%。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運輸及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肖永清說,我國高鐵具有技術先進、安全可靠、舒適溫馨、性價比高等綜合優勢,積極開展國際鐵路合作,與全球分享中國高鐵發展經驗,共享高鐵發展紅利。 (經濟日報記者 齊 慧)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