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短視頻時代,醫療科普類頗有流量。據媒體報道,在一些網絡平臺,不少“醫生”的科普變了味,有的竟然穿著吊帶裙、露腰裝等服飾,通過色情擦邊的劇情演繹、露骨的兩性話題挑逗引流,然后開始售課帶貨。
“偽科普”現象亟待整治
醫生在網上分享醫學知識,造福百姓是好事。但醫生不能隨便在網上科普,國家對醫生進行醫學科普有嚴格規定,各大醫院也有管理要求。很多“網紅醫生”的視頻文案都是復制粘貼而成,比如,類似“幫你還原一個真實的急救場景,絕對抓眼球”的內容比比皆是。
“偽科普”現象的滋生,一方面源于部分賬號深陷流量陷阱,“圈錢”無底線;另一方面,醫學知識相對專業,公眾難以辨認真偽。再加上“偽科普”信息主體分散、花樣繁多、隱蔽性強、鑒別成本高等,給監管治理帶來較大難度。
業內各方要切實負起責任
對于短視頻平臺來說,可以對醫療類賬號實行嚴格的認證制度,確保創作者具備相關的醫學專業背景或資質。此外,也要加強內容監管,包括優化平臺的推薦算法,優先推薦經過認證的、高質量的醫療科普內容,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內容檢測和驗證,自動識別虛假信息或檢測內容的科學性。
衛生主管部門、醫療機構也要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一方面,要鼓勵醫務人員主動觸網科普健康知識;另一方面,則要加強對醫療視頻直播及網絡問診的約束與監管,對于利用醫生身份進行直播帶貨的賬號予以封禁,堅決杜絕違規行為。
鼓勵更多優質科普內容
當前,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健康科普短視頻的興起和傳播,折射出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對高質量、便捷健康信息的需求。要引導更多懂醫療、會傳播的人才參與到健康科普中來,鼓勵更多優質科普內容生產者發聲。
從根本上講,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還是要增強科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參與科普,并針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主動、及時、準確發聲。“真科普”的聲音洪亮了,讓科學的陽光照耀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偽科普”自然也就少了。
(以上綜合經濟日報、光明網、北京晚報)
V視角:
@閑人大橋:一些所謂的“網紅醫生”就不是醫生。
@三尺莊諧:對重要職業直播要實行身份認證。
@獄婪:不要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去盲目信。
@易:應該鼓勵正規醫院開展直播或科普。
@泠庫:花樣百出,還是為了帶貨。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盡管有關部門多次出臺規范,平臺監管日漸加強,但涉醫的“偽科普”依然在互聯網上涌動。還醫療科普一片凈土,監管力度要進一步加大。醫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醫療科普不應由市場來主導。如果是醫生做短視頻,醫生個人加強自我約束是一方面,其所在醫院的監督也很重要。醫院應當要求有自媒體賬號的醫生進行備案登記,并向醫生告知發布短視頻的相關要求。對于那些擦邊亂入的“網紅醫生”,送你們一句話,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