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聯儲降息引發全球廣泛關注,也引起了“美國通脹是否會卷土重來”的討論。盡管美聯儲強調美國經濟前景向好,淡化二次通脹以及經濟衰退等風險,但是政策變動節奏和經濟數據之間的矛盾卻難以自圓其說。
9月18日,美聯儲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后宣布降息,并在會后聲明中稱,對通貨膨脹率可持續地朝著2%目標前進有了“更大信心”,認為實現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兩大目標的風險大致處于平衡狀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會后反復強調,“美國經濟總體強勁”“美國經濟活動繼續穩步增長”。
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在9月貨幣政策例會上將以降息25個基點的穩妥節奏啟動貨幣政策轉向。就在會議召開前夕,美國媒體突然放出風聲,稱美聯儲可能降息50個基點。隨著降息“靴子落地”,這一消息也被證實。此后,市場對美聯儲大幅降息的質疑聲卻開始不斷增加。
美聯儲大幅降息往往發生在經濟面臨重大危機時。如2000年底美國科技泡沫破裂、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時,美聯儲降息幅度都達到50個基點,2020年3月疫情在美國暴發時,美聯儲在不到兩周時間內緊急降息150個基點。反觀眼下,從公開數據看經濟似乎并未大幅放緩,美國二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同比增長3%,不存在“預防式降息”的基礎,也沒有疫情那樣的緊急情況作為“觸發條件”。因此,市場懷疑美聯儲對降息的真正原因有所保留、語焉不詳。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降息后稱,降息幅度“很不尋常”,要么說明“經濟非常糟糕”,要么就是“他們在玩弄政治”。這番表態耐人尋味。相比之下,降息可能引發二次通脹倒似乎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通常情況下,降息將降低資金成本,增加市場流動性,進而刺激消費和投資需求,推高物價水平。同時,流動性釋放后可能帶動工資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進而傳導至最終品價格。特別是住房成本的上升,對美國整體通脹水平具有顯著影響。此外,美國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如供應鏈中斷、勞動力短缺等尚未完全緩解,這些因素也可能加劇通脹壓力。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今年8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2%,與7月漲幅持平。8月核心CPI環比上漲0.3%,較7月環比漲幅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8月美國住房指數環比上漲0.5%,成為整體CPI上漲的主要推動力。有分析認為,美國通脹存在的黏性推升了美國二次通脹的風險,“美國通脹降溫可能是暫時的”。
其實,美聯儲對于通脹問題心知肚明。鮑威爾此次會后就有所暗示,稱長期中性利率可能比疫情前高得多,“感覺不會回到低中性利率水平”。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近日表示,金融市場大幅高估了美聯儲即將采取的寬松貨幣政策。薩默斯認為,通貨膨脹率這一潛在威脅可能將阻止美聯儲在未來幾年內按點陣圖所示的預期路徑降低利率。
接下來,美聯儲在把握降息節奏問題上仍需“走鋼絲”。過快減少政策限制可能會阻礙通脹降溫引起二次通脹,過慢減少政策限制可能會過度削弱經濟活動和就業帶來衰退,而一旦進退失據又可能引發“滯脹”。美聯儲想要“美國經濟活動繼續穩步增長”,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俊)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