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秋分前后,各地區各部門舉辦了豐富多彩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當前,各地秋糧陸續迎來收獲,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不過,農業豐收并不等于農民增收。不妨以豐收節為契機,共慶豐收、共促消費,加力推動產銷銜接,讓農民多增收,讓市民更滿意。
豐收節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的節日,也是特色優質農產品展銷平臺。今年的豐收節把促消費作為重頭戲,繼續組織金秋消費季活動,融合線上線下多元場景,聯動中秋國慶等假日市場,時間將持續到11月底。目的就是推介特色優質農產品,讓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出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讓居民望山見水憶鄉愁,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家庭經營性收入是農民收入的傳統來源,對農民來說,務農收入是本源。農民增收入,首先要農業增效益。農業效益既體現在產量和規模上,又體現在質量和價格上,還體現在管理和成本上。近兩年來,不少大宗農產品面臨消費不足的挑戰,有的遭遇季節性結構性供過于求,少部分品種的效益不容樂觀。在產量增長的同時,控制成本、穩定價格、促進消費是農業增效益的應有之義。要優化生產方式,創新營銷模式,推動產業融合。
優化生產方式。凡事預則立,在生產之前就要謀劃好品種結構、產品結構。需求是導航燈,想要吸引更多消費者,就要更好了解其需求。消費者愿意為真正優質的農產品買單,關鍵是把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居民多元需求結合起來,增加優質供給。同樣是陽光玫瑰葡萄,有的追求數量,畝產雖高但口感一般,每斤價格不到10元;有的追求質量,畝產一般但口感香甜,每斤價格能到30元。科技是通行證,能不能賣上好價格,離不開科技賦能。延長上市時間,實現錯峰上市,是賣出好價格的關鍵。這就要打好科技牌,嘗試特色品種,使用合適的技術,加強加工儲運。
創新營銷模式。好酒也怕巷子深,好產品不等于就有天然的好價格。改變“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狀況,要加強產銷銜接,培育區域優勢農業品牌。一方面要開展營養膳食科普宣傳,讓農產品科學健康消費成為風尚。例如,牛奶牛肉產量增長,但由于價格低迷,養殖效益普遍不好。其實,牛奶牛肉是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農產品。一些地方圍繞牛奶牛肉開展科普宣傳和營銷促銷,取得了成效。另一方面要發揮好電商平臺的作用。日前,多家電商發布惠農助農舉措,以流量支持、消費補貼等助力金秋消費季。農戶要在埋頭生產之余,關心市場新動向和營銷新手段。
推動產業融合。現代農業起源于一產,增值于二產和三產。按照六次產業理論,農戶可以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來增加收入,尤其是農產品加工銷售和鄉村休閑旅游。眼下正是收獲時節,鄉村的季節性旅游資源明顯。但推動鄉村旅游不能僅局限于傳統的采摘、觀光等形式,還應與研學、康養、非遺等業態融合。近年來,村BA、村超、村晚、村歌等紛紛出圈,成為游客融入鄉村的載體,為鄉村產業注入活力。這啟示我們,面對鄉村旅游同質化,要因地制宜,深挖底蘊,注重差異,尤其要把握不同鄉村獨特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民俗文化等資源稟賦。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再過幾天就是國慶假期,如有閑暇,不妨多到鄉村走一走看一看,多買點優質農產品。(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